面包糕点中普遍存在这种添加剂将被禁用
脱氢乙酸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,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。以下是对其作用、危害以及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详细解答:
一、脱氢乙酸钠的作用
1.抑制细菌生长: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强酸,对霉菌、酵母菌及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。
2.食品防腐:脱氢乙酸钠被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中,如饮料、果酱、糕点、面包等,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。
3.抗氧化作用:脱氢乙酸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,能够清除自由基,减少自由基的含量,同时改善细胞遭受氧化应激损伤,从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。
4.营养补充:脱氢乙酸钠还可以作为营养补充剂,提供能量,有利于细胞生长。
二、脱氢乙酸钠的危害
1.损害肝脏功能:脱氢乙酸钠在体内代谢后可能对肝脏造成负担,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肝脏解毒功能的减弱,增加肝损伤的风险。
2.影响肾脏功能:脱氢乙酸钠在体内排泄过程中可能对肾脏产生一定的压力,尤其对于本身肾功能不全的患者,长期摄入可能加重肾脏负担,影响排泄功能。
3.损害神经系统:有研究表明,脱氢乙酸钠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,可能会引发头痛、乏力等症状,尤其是在高浓度摄入的情况下,可能加剧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。
4.引起过敏:部分人群对脱氢乙酸钠敏感,摄入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、红疹等过敏反应,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。
5.胃肠道不适:脱氢乙酸钠可能刺激胃肠道,引发胃痛、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,特别是长期摄入高剂量时,胃肠道的反应可能更加明显。
三、检测方法国家标准
关于脱氢乙酸钠的检测方法,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。例如,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测定》(GB5009.121-2016)就规定了食品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测定方法。该方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含量的测定,包括气相色谱法、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-质谱/质谱联用法等。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都较高,可以满足食品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检测需求。
四、注意事项
目前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24)中删除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淀粉制品、面包、糕点、焙烤食品馅料等食品中的使用规定,同时降低了它在腌渍的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,由原先的1克/千克调整为0.3克/千克,这些都是依据毒理学数据进行的正常的标准调整。根据新标准,2025年2月8日起,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将在我国迎来大范围禁用,彻底退出“面包圈”。